壓力山大!!!! 那些討人厭的壓力是工作造成的還是你自己?

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在工作中,面對上司的要求、同事的人際互動、排山倒海的工作,壓力無處不在。根據市調公司的調查,工作壓力為 25-35 歲上班族的主要壓力來源。然而當還在煩惱超時的工作、同事的勾心鬥角、業績的壓力時,為何某些人還是如魚得水,擺脫壓力山大呢?

學者認為人們在面對壓力時,可能會採取以下三種策略以因應壓力:

  1. 問題焦點因應 (problem-focused coping):個體會想方法改變或處理對其造成壓力的問題情境。
  2. 情緒焦點因應 (emotion-focused coping):個體會調節自身與壓力來源相關的情緒,以適應壓力。
  3. 失功能的因應 (dysfunctional coping):個體無法改變或是適應壓力。

外向性、神經質以及勤勉審慎性則是會影響人們感知壓力以及面對壓力的因應方式。Grant 和 Langan-Fox 在 2006 年針對 211 名經理人進行了一項實驗,以了解具備不同人格特質的同仁如何看待壓力、因應壓力。

研究中,學者將壓力來源分為 4 種,分別為工作未來性模糊性 (Job Future Ambiguity)、角色模糊 (Role Ambiguity)、角色衝突 (Role Conflict) 以及技術低度使用 (Underutilization),並將不同高低的外向性、神經質及勤勉審慎性分為八類人格類型,如下表格。

人格類型外向性神經質勤勉審慎性
旁觀型 (Spectator)
無安全感型 (Insecure)
懷疑型 (Sceptic)
沉思型 (Brooder)
享樂型 (Hedonist)
衝動型 (Impulsive)
開創型 (Entrepreneur)
複雜型 (Complicated)
表1 不同高低的外向性、神經質及勤勉審慎性對應之八類人格類型

研究結果顯示高神經質 + 低勤勉審慎性 (無安全感型、衝動型),會有更多的角色模糊以及角色衝突,低神經質 + 高外向性 (享樂型、開創型) 或是低神經質 + 高勤勉審慎性 (懷疑型、開創型) 則會有較少的角色模糊以及角色衝突。而開創型比起無安全感型、沉思型、衝動型的同仁有更低的來自技術低度使用的壓力,也就是較不會擔心以前獲得的技術與經驗無法應用到目前工作上。

而在壓力因應上,雖本篇研究在各人格類型在問題焦點、情緒焦點的因應並沒有得到顯著的結果,但可得知高神經質 + 低勤勉審慎性的同仁較容易產生壓力、更容易採取失功能的因應方式而非問題焦點的因應。

透過不同人格特質組合來了解人類知覺壓力以及面對壓力的方式為現今研究的重點。透過人格特質組合可以了解員工在面對壓力時會採取甚麼策略,人力資源人員能夠適時地提供員工協助與關懷。

Ref: Occupational stress, coping and strain: The combined/interactive effect of the Big Five tra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