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有些人總是擔心工作做不完、做不好,也有些人在面對壓力時衝動又情緒化,或是遇到不對盤的人事物總是表現得敵對與憤怒,這些都是具備較高神經質 (neuroticism) 的人可能展現出來的行為。即便如此,有研究指出具備神經質的人也有一些好處,例如聰慧、幽默、自我意識、盡責、較少的冒險行為、良好閱讀空氣的能力。

過往研究指出具備神經質特質的人較不容易展現利社會行為 (prosocial behavior),也就是較不容易展現合作、幫助或支持他人。然而 Guo、Sun 與 Li 學者的研究則指出,神經質並非是影響利社會行為展現的主要因素,反而可以透過培養與學習各式能力 (如:社會自我效能、自尊、情緒智力及換位思考) 以提升利社會行為。
社會自我效能與自尊 (social self-efficacy and self-esteem)
社會自我效能是最能影響具神經質個體展現利他行為的因素,具備高社會自我效能的人會認為自己能夠在社交場合應對得宜,若是此人同時擁有較高的自尊,也更容易在社交情境下表現良好。透過了解與分析社交問題、設定具體的行為目標、培養人際交往與溝通的能力皆是有助於社交行為與提升自信,同時增加社會自我效能與自尊。
情緒智力及換位思考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erspective taking)
具神經質的人傾向於關注自己的問題,對他人的情緒問題則較不關心。在社交場合下,可以試著學習他人如何思考,想像他人的感覺並採取適當的行動。透過上述有意識的練習,便能提升情緒智力及換位思考的能力。
人格特質反映了人類面對不同情境下獨特的想法、感覺與行為,比起情緒與狀態,人格特質相對穩定,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即便如此,透過後天的能力養成也能補足神經質的缺點,同時也能保有神經質特質帶來的優點。
Ref1: 5 Ways to Turn Neuroticism to Your Advantage
Ref2 : Why neurotic individuals are less prosocial? A multiple mediation analysis regarding related mechanisms.